立冬普降瑞雪后,連日的泉城風(fēng)和日麗。11月11日,天還沒有亮,濟南日報記者來到大明湖畔的北岸、鐵公祠附近豎立的“佛山倒影”石碑附近,靜候等待“佛山倒影”的再現(xiàn)。天賜良緣,清早的濟南幾乎沒有一絲風(fēng),隨著日出東方,湖面已澄凈的同鏡子一般,天通透通透的,千佛山的影子就倒映在大明湖水面上。一些晨練的市民看到此情此景,連說快看啊,這難得一見的“佛山倒影”。
“佛山倒影”是濟南八景之一,是指千佛山的影子倒映在大明湖水面上。說到“佛山倒影”那就必須把時光倒轉(zhuǎn),一百多年前的一個深秋,紅葉滿山,黃花遍地,一個名叫老殘的人,悠哉悠哉進了濟南府,但見“家家泉水,戶戶垂楊”,“比那江南風(fēng)景,覺得更為有趣”。濟南府的風(fēng)光和風(fēng)情由此一一呈現(xiàn),百多年來,成為描述濟南美景之文字經(jīng)典。老殘進濟南府后,游覽的第一個核心“片區(qū)”就是大明湖。
他從南岸鵲華橋坐船,往歷下亭,上北岸而游鐵公祠,賞佛山倒影。這段有關(guān)佛山倒影的精美文字于是千古流傳——“忽聽一聲漁唱,低頭看去,誰知那明湖業(yè)已澄凈的同鏡子一般。那千佛山的倒影映在湖里,顯得明明白白。那樓臺樹木,格外光彩,覺得比上頭的一個千佛山還要好看,還要清楚。”
佛山倒影最佳觀看處在鐵公祠附近,在這里南望,正對千佛山。山上的樓宇廟閣和蒼松翠柏,“高下相間,紅的火紅,白的雪白,青的靛青,綠的碧綠,更有那一株半株的丹楓夾在里面,仿佛宋人趙千里的一幅大畫,做了一架數(shù)十里長的屏風(fēng)。”
劉鶚寫的“佛山倒影”,有人看到過,認為《老殘游記》寫得十分逼真;有人不相信,認為這是虛構(gòu)。“佛山倒影”于是帶上了幾分神秘色彩。胡適和張中行認為劉鶚在虛構(gòu),所謂的“佛山倒影”是小說家筆法。胡適曾在《(老殘游記)序》中斷言:“千佛山的倒影如何能映在大明湖里呢?即使三十年前大明湖沒有被蘆田占滿,這也是不可能的事。大概作者有點誤記了罷?”張中行在《歷下譚林》中,則寫道:“至于說湖中有千佛山的倒影,乃事理之不可能,就是隨口亂說了。”
但其實,有關(guān)“佛山倒影”的記載早已有之,無論是劉鶚之前還是之后,都有人寫到過這一明湖勝景。明末張鶴鳴和劉敕都有詩寫過“佛山倒影”,前者寫的是:“佛山影落鏡湖秋,湖上看山翠欲流。”后者寫的是:“倒影搖青嶂,澄波映畫樓。”清王初桐也有詩云:“平涵千畝碧,倒見數(shù)峰青。”
南宋著名畫家趙千里也曾為濟南畫過一副山水畫,畫中的景象便是濟南八景之一的“佛山倒影”。畫中千佛山的景色全部倒映在大明湖中,比遠山看山更清楚。
如今在大明湖畔的北岸、鐵公祠附近豎立的“佛山倒影”石碑,讓很多游客心生向往:濟南的這一美景,在什么條件下能看到呢?“佛山倒影”奇觀對天氣的要求比較苛刻,必須具備湖面風(fēng)平如鏡、空氣通透和湖水純凈。一般來說春秋季雨過天晴時是最佳觀賞時間段,早晚均可。
秋末冬初,也是欣賞“佛山倒影”的好時候,不管前人如何爭議,不妨自己去驗證一下,看神秘的“佛山倒影”,能否展現(xiàn)在你眼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