趵突泉公園,位于濟南市市中心,是一處以泉水為主的文化名園。景區(qū)內(nèi)有位居濟南七十二名泉之冠的趵突泉,聞名遐邇、譽滿天下,是泉城濟南的象征標識。
園內(nèi)不僅名泉眾多,而且文化底蘊深厚。二十多處名泉組成趵突泉群,乾隆皇帝南巡時因趵突泉水泡茶味醇甘美,曾冊封趵突泉為“天下第一泉”。這里還有濼源堂、娥英祠、觀瀾亭、來鶴橋、蓬山舊跡坊等名勝古跡。
來景區(qū)賞泉游覽的同時,不要錯過那些分布在園區(qū)內(nèi)的各種奇石。
趵突泉公園內(nèi)的太湖石
“太湖石”因盛產(chǎn)于太湖地區(qū)而古今聞名,它是由石灰?guī)r遭到長時間侵蝕后慢慢形成,因其蜿蜒怪勢,形狀各異,姿態(tài)萬千,通靈剔透,是中國四大奇石之一,具有“皺、透、瘦、漏”四大特點。
由于開采和運輸?shù)钠D難,物以稀為貴,最初,這種賞石只有北方的達官貴人才用得起。漢晉時期,太湖石開始應(yīng)用到造園之中,為文人所激賞。在趵突泉景區(qū)內(nèi),每一塊太湖石背后都有一個故事。
龜石
龜石,又稱龍石,為太湖石,高4米,寬1.63米,厚1.2米,重8噸,置于漱玉泉東側(cè)。它玲瓏剔透,綽約多姿,石形古拙,為先天璞玉。洞天幽玄,天生真趣,石體簡約大氣,為濟南明代的“四大靈石”之一。
據(jù)傳,龜石是宋代汴京壽山艮岳的遺物,后為元代著名文學(xué)家張養(yǎng)浩所收藏。張養(yǎng)浩一生好石,以石為友,老年在濟南市小清河邊修建園林,曰“云莊”,園林中置有十塊名石。其中又命名四塊為靈石,叫龍、鳳、龜、麟。名石大多流失,唯龜石幸免于難,并于1977年移到趵突泉景區(qū)。
《說苑》云:“龜千歲能與人語”,以長壽著稱,古人用龜以卜,故稱為靈物。龜石的出現(xiàn)被視為盛世祥瑞之兆。既是歷史文物,又是一件出神入化的奇石藝術(shù)珍品,為美麗的趵突泉景區(qū)增光添彩。
夔石
尚志堂東北處有一夔石,為太湖石,高1.5米,寬0.75米,厚0.6米。夔者為古代傳說中的獨足獸,此石形態(tài)奇特,極富禪意,昂首天外,氣度軒昂,有吼天之勢,故曰夔石。
石上刻有夔石二字,為一塊清代名石。1978年初冬移來景區(qū),置于尚志堂西墻及亭轉(zhuǎn)角處金線泉畔,其后又從泰山特選一虬曲的青松植于石旁,青松配怪石,石依樹,樹罩石,形成絕佳的構(gòu)圖,天然成為一組立體畫的無聲詩,令人叫絕。
虬石
虬石位于金線泉北側(cè)花叢中。太湖石種,高2.63米,寬1.57米,厚0.6米,石表清潤秀奇,坳坎變化,線條柔中帶剛,妙然成型,肌理嶙峋剔透,體態(tài)纖細矯健。
在綠樹清泉的映襯下,宛如一條盤曲欲飛的虬龍。虬,傳說中是一種帶角的龍。《說文通訓(xùn)定聲》云:“龍,雄有角,雌無角。龍子一角者為蛟,兩角者為虬,無角者螭也。”
待月峰
待月峰在溪流環(huán)繞的尚志堂院內(nèi),石高1.9米,形態(tài)古樸清秀,精巧玲瓏。
待月峰系宋代遺石,石瘦細長,有多個洞穴,似各種月形,夜深月光透過洞孔灑在地上,形異多變,有詩贊詠:“精靈俊秀玉玲瓏,神功鬼斧渾然成。一年三十六輪月,變幻俱在此石中。”
壽石
壽石位于萬竹園西花園內(nèi)。因其形得名。高3米,寬1.2米,厚1米。
外形似草書之飄逸,又似篆書之古樸,形象逼真,遒勁有力。該石與幽徑、泉溪、彩亭、翠竹相互輝映,構(gòu)成優(yōu)美如畫的獨特景觀。
白云峰
白云峰屹立于萬竹園白云泉南側(cè),石因泉而命名。白云峰高4.2米,寬1.8米,厚1.5米。觀之,有如青翠相映之間,驀然飄來一片變換多字的白云,令人產(chǎn)生不盡的遐想,襟懷暢然。
除此之外,在趵突泉景區(qū)里還分布有不少太湖石,來這里賞泉游玩的同時,不妨感受下泉與石的有機結(jié)合,方能體會唐詩所說的“世間泉石本無價,那更天然落景中”的詩意。
攝影 王琴 魏華 董承華 王文萍等